普露链蚧

Russellaspis pustulans   Cockerell
   

  64  浏览



形态描述

雌成虫:虫体通常为宽卵形,或略呈圆形。腹部末端向外突出。肛环具孔和6根肛环刺。肛筒明显硬化,并且呈漏斗状。臀瓣较明显,其顶端生有较粗的臀瓣刺。体缘8字腺链是整齐的单列链,腺体间排列较紧密。与体缘8字腺链相平行分布的五孔腺链也是单列链。与体缘8字腺链和五孔腺链相平行的小圆盘孔腺链也是单列链,并在腹面和背面均有分布。分布在虫体背面的大8字腺,除尾端没有分布外,几乎布满整个背面,并且不是成群状分布。虫体背面的管状腺数量也很多。五孔腺在虫体腹面形成的气门腺路较狭窄,常为不规则的单列,有时接近体缘处腺路稍加宽而呈不规则的双列。多孔腺常有2-3个腺体分布到腹部上段靠近后胸气门处,接下来可见有较多的多孔腺分布在腹部, 并常集成5-6个不规则的横列或横带。在口器喙的两侧也见有小黑框8字腺分布,但数量较少。沿体缘还有体缘毛分布。

生物学

寄主:无花果 Ficus carica L.、桑 Morus sp.、洋橄榄Olea europaea L.、素馨Jasminum sp.、榅桲 Cydonia sp.、苹果 Malus sp.、蔷薇 Rosa sp.、枇杷 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草棉 Gossypium sp.、柳叶桃、葡萄、Nerium oleander L.、芸苔 Brassica sp.、合欢 Albizia sp.、金合欢 Acacia sp.、苏木 Caesalpinia sp.、木豆 Cajanus sp.、山扁豆Cassia sp.、长角豆Ceratonia sp.、洋槐、田菁 Sesbania sp.、罗望子 Tamarindus sp.、虾钳草 Alternanthera sp.、番荔枝 Annona sp.、老鹳草 Geranium sp.、荚蒾木 Viburnum sp.、苹果树 Steroulia sp.、葳树 Tecoma sp.、紫葳科 Bignoniaceae、 杧果 Mangifera indica L.等植物。
又因为该种分布广泛,寄主很多,具有世界性分布的特点,特别是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部分地区几乎都有过记载,我国曾记载于台湾省,虽然我国大陆部分很少采到该种的标本,现在仍把该种做一介绍,为今后进一步的蚧虫区系调查和种类鉴定,提供必要的参考。

生命周期

Carmin和Scheinkin于1931年在巴勒斯坦观察过该种的生物学,以寄生在无花果上的该种作为材料,经观察研究得知,该种一年三代,雌虫平均产卵量约100-120粒。此后,有关该种的生物学研究就没有很正式的报道了。

国外分布
分类讨论

该种与可能属于本属内的R.conspicuum (Brain)比较相似。但是该种体缘8字腺链的腺体间排列紧密;前和后胸气门宽而短,且大小相近;触角具2根较粗而长的毛和2根小刺状毛,而R. conspicuum (Brain)的体缘8字腺链之腺体排列较稀疏;前和后胸气门较狭长;触角具5根较粗而长的毛几乎围绕着2根小刺状毛;从而两者能区分开来。当然也有其他的形态特征可做识别这两种蚧虫的参考,如腹部末端有多少对刺等等。由于这些特征很难观察,在此就不多介绍。